当前位置:首页>>要闻速递
要闻速递
政法机关凝聚力量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时间:2014-10-1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政法机关凝聚力量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十八大以来政法系统法治新常态

 

法治不仅要求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执法机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今年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以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切入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营造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


  2014822日,"投毒致人死亡"的福建小伙儿念斌,在被羁押8年、4次被判死刑后,被宣告无罪释放。
  一个冤假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法机关坚决纠正冤假错案的同时,为执法办案各个环节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
  去年7,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对执法司法工作提出严格要求。中央政法机关根据指导意见,完善涵盖侦查、批捕、起诉、审判等刑事诉讼活动全部环节的制度链。
  久押不决,严重侵犯在押人员合法权益,损害司法公正,也容易造成冤假错案。去年6月,中央政法委下发专项清理指导意见,中央政法各单位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逐案清理。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源头预防,坚决杜绝"边清边积"现象发生。最高检启动为期一年的专项清理工作,派出5个工作组赴久押不决案件数前5的省份实地督办,一批久押不决案件得以纠正。
  为确保执法司法公正,各级政法机关全力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平等保障案件当事人各方权益。
  公安部制定并不断扩充完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对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各个环节、步骤作出全面规定,明确和细化了执法标准,减少执法随意性。在公安部提出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基础上,各地结合实际,开展说理执法、人性化执法等,让群众在规范执法中感受到公正、文明。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推行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全程录音录像制度,严防刑讯逼供发生,有效保障犯罪嫌疑人权益不受侵害。北京市公安机关一线民警全部配备执法记录仪,现场执法时全程录音录像,民警执法更加规范、文明,今年上半年110投诉同比下降14.1%
  公安机关全面实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新机制,检察机关全面推行网上执法办案平台,人民法院推广科技法庭,司法行政打造数字化监狱,以执法办案信息化促执法规范化。
  "10·5"湄公河惨案震惊世界,糯康等犯罪分子罪大恶极。该案办理过程中,中方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充分保障涉案人员应有的权利,通过司法文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法治风范。
  长期以来,职务犯罪处理不透明、量刑过低一直被社会所诟病,也影响到群众对法治建设的信心。随着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一大批腐败官员落马,人们欣喜地发现,包括薄熙来案、刘志军案、刘铁男案等在内的一批大要案件,司法机关及时公开案情、办案进度,依法公开审理、判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
  健力宝集团原董事长张海违法减刑案、广东省江门市原常务副市长林崇中违法假释案,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对司法公信造成严重冲击。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1,中央政法委出台《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明确从严把握实体条件、完善监督制约程序规定、从严惩处腐败行为等。各地监狱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减假暂案件进行全面倒查,严肃查处执法中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最高法、最高检相继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具有"被报请减刑、假释罪犯系三类罪犯’"等情形的,检察机关一律调查核实,法院必须开庭审理。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政法机关持之以恒地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有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完善规则执法司法依法有据


  "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上海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竖立的这块显眼招牌,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年来的探索实践广为人知。
  据了解,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法治建设一直伴其成长。自贸区成立后,公安、法院、检察院分别入驻,法院系统出台《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案件审判指引》等文件,建立完善司法规则;司法部批准《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密切中外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方式和机制试点工作方案》,提升自贸区法律服务水平。
  政法机关推进法治中国过程中,注重加强执法司法制度建设,推动完善立法,出台一系列司法解释和法律文件,细化量化执法裁量权,确保执法司法有法可依,规范执法、文明司法。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迅猛增长,酒后驾车易发、多发,群众反映强烈。公安机关以法治思维求突破,推动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危险驾驶罪,同时明确醉驾、酒驾检验标准,为依法打击和有效治理酒驾、醉驾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截至今年5月,全国共查处酒驾127.3万起,办理醉驾犯罪案件22.2万件,醉驾数相比"醉驾入刑"前下降42.7%,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5%39.3%
  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网络诈骗……曾经,因为法制不健全,惩处网络违法犯罪面临各种难题,网络一度成为法外之地。针对这一情况,司法机关出台多部司法解释厘清网络违法犯罪边界,为惩治这类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20139月,"两高"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利用网络有组织地造谣传谣、炒作网络热点事件非法牟取暴利的行为挥出重拳,"秦火火""立二拆四"边民等一批网络"大谣"被抓、受审、获刑。
  今年7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制定《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打击网络犯罪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案件管辖、证据收集等问题作出规定。10月,最高法出台审理网络侵权民事纠纷司法解释,明确非法删帖、网络水军等互联网灰色产业的责任承担问题,通过公正司法净化网络环境。
  出台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出台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降低入刑门槛,解决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取证难、鉴定难、认定难等问题;出台《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一年多来,司法机关通过司法解释、意见明确司法认定标准,统一新型疑难案件法律适用,依法有效打击违法犯罪。
  随着民主法治的进步,人权保障日益受到关注,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蓬勃发展。为依法规范开展社区矫正,司法部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基础上,制定了20种涵盖调查评估、治安管理处罚、提请减刑、解除社区矫正等执法内容的执法文书格式;最近,又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为社区矫正全面推开保驾护航。
  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99.4万人,累计解除127.2万人,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再犯罪率为0.17%
  

改革破解影响正义突出问题


  "一审法院违约金起始时间计算错误。"6月初,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杨恩乾在一份改判判决书签发栏里签上自己的名字时,感觉手中的笔沉甸甸的。"以前,改判案件都由副庭长或庭长把关签发,改革后由审判长签发;权力大了,责任也重了。"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司法体制改革目标,多地法院开展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推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剑指司法行政化顽疾,审判效率和服判息诉率明显提升。
  权威专家指出,我国司法制度总体上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百姓对司法不公、司法腐败意见仍然较大,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稳步、有序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公平正义,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2013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四项重点改革任务。如今,这四项改革都有重大进展。
  延续半个世纪的劳教制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符合国情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在健全完善;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初步实现从"信访不信法""弃访转法"的转变;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宏伟目标。
  劳教制度废止后,轻微刑事案件明显增多。"两高"及时部署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山东青岛城阳区人民法院启动轻微刑案快速审理机制4个月,审理轻微刑事案件187件,每件案件庭审平均用时6分钟,平均审理周期13.8天。不少当事人坦言:"公平正义来得更及时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今年6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司法改革正按照既定路线图和时间表扎实推进。
  8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最高法《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草案)》的议案。95日上午,上海289名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接受任命上岗,这是上海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工作、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的重要一步。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政法机关深入推进执法司法公开,畅通公开渠道、创新公开方式,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执法司法新机制,提高执法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各级政法机关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审务、检务、警务、狱务公开,增强司法透明度。最高法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将司法公开的内容从审判公开延伸到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各个方面。到今年8月底,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各级法院166万多份生效裁判文书,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纳入失信被执行人超20万个。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强势推进,一些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正在一步步从体制机制上得到破解,人民群众感受法治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普法营造尊法守法用法环境


  今年春运期间,往来北京西站的很多旅客看到,进站大屏幕上播放着动漫、动画等法制宣传公益广告,内容涉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农民工讨薪等。这是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举办的"把法律带回家"专项法制宣传活动。
  法治中国建设,依赖于群众共同参与,人人添砖加瓦。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大力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努力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人们心中扎根发芽,营造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
  建设法治中国,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主导力量。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中组部、中宣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各地各部门在坚持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举办法制讲座、党校和行政学院设置法制课等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领导干部述法活动、实名制网上在线学习等,探索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新途径。
  为确保普法取得实效,各地各部门努力探索、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方式方法,在寓教于乐中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通过以案说法、法律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切实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
  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成为法制宣传的新载体。全国普法办开通"中国普法"官方微博,目前仅新浪微博的粉丝就近150万。江苏省在全省开展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创作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
  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利用警营开放日、法院开放日、检察院开放日,向参观群众面对面宣扬法治;通过开展政法干警"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深入宣传政法工作职能和法律知识,培养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法治意识。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法治是坚强保障。全国政法机关凝聚力量,扬帆起航,为建设法治中国砥砺奋进。
  法制网北京1014日讯